
取消
清空記錄
歷史記錄
清空記錄
歷史記錄



來源:閃電新聞

齊魯網·閃電新聞9月26日訊 9月26日,棗莊市嶧城區政府新聞辦舉行嶧城區“保護藍天碧水 促進生態環境改善”新聞發布會。嶧城區生態環境分局黨組書記、局長徐輝;區生態環境分局黨組成員、一級主任科員馬彥寶;區生態環境分局黨組成員、副局長閆浩;區生態環境分局黨組成員、綜合執法大隊大隊長隋明郁出席發布會并回答記者提問。
今年以來,生態環境部門把“群眾是否能感受到變化與好轉”作為工作標尺,圍繞空氣質量改善和水環境質量提升下硬功夫。
空氣質量改善方面,從“治痛點”到“見藍天”,多項指標創新優。在治氣上,針對群眾關心的粉塵、異味、臭氧等問題精準發力。一是啃下“重點行業硬骨頭”,推進申豐水泥、華沃水泥等5家企業申報環保績效評級,目前材料已報省廳待審核,評級完成后企業治污標準會更高;華沃水泥超低排放正在整改SCR系統、建設充電樁,申豐水泥技改項目也在平整場地、準備招標,力爭12月底前完成改造;針對石英石板企業粉塵問題,11家企業正按“一廠一策”改造,近期會開推進會確保11月底完工。二是管住“移動污染源”,推動華沃水泥、山嶧建材等企業更換47輛新能源運輸車輛,全區新能源非道路移動機械也增加了160多輛,路上跑的“冒黑煙”貨車少了;同時督促煤礦、火電等行業制定清潔運輸計劃,通過門禁管控確保使用國五以上車輛運輸。三是盯緊“臭氧誘因”,對62家涉VOCs企業、56家加油站重點監管,及時更換失效活性炭,排查整改低效治污設施,還對錯峰生產、源頭替代等措施細化落實,減少夏季臭氧超標情況。
衡量空氣質量優劣的一共有6項指標,今年以來,嶧城區的這6項指標全面改善。其中,PM2.5濃度降到36微克/立方米,比去年同期少了10%;PM10濃度70微克/立方米,同比降9.1%;就連大家關心的臭氧濃度,也同比下降7.1%,空氣優良率達到65.4%,今年至今沒出現過重污染天,現在出門散步、曬被子,能明顯感覺到藍天天數變多了,空氣也更清爽了。
水環境質量保障方面,從“保達標”到“水變清”,流域治理見實效。治水方面,聚焦“河水清不清、斷面達不達標”,做了三方面工作。一是守好“國控關口”,針對賈莊閘國控斷面制定專項方案,在轄區內躍進河206橋區域等溢流點位建設了污水管道,解決了溢流現象;每月監測水質,還重點應對上游來水、汛期溢流等風險,安排專人盯守在線監測數據。近幾年來,嶧城沙河賈莊閘國控斷面一直穩定達標,保持地表水III類標準;二是補好“治污短板”,完成小河溝黑臭水體治理,把榴花莊園的生活污水接入城市管網,整改了3處園區污水管網漏洞,上實環境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也已投入運營;同時推進榴園鎮大寨河生態修復、古邵鎮一支溝濕地等工程,用生態方式凈化水質,這兩個項目還爭取到中央資金支持。三是抓好“問題整改”,針對大運河保護專項督察反饋的18項問題,分解到15個部門和鎮街,目前已完成15項整改,剩下的3項每周調度推進。
閃電新聞記者 李永文 報道
在當今社會,隨著工業化和城市化的快速發展,各類非道路移動機械如挖掘機、裝載機、壓路機等,在基礎設施建設、礦山開采、農林作業等領域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。這些機械雖不直接行駛于公共道路,但其作業過程中的燃油消耗、尾氣排放以及運行效率,對環境保護、資源利用及施工安全均有著深遠的影響。因此,如何有效監管非道路移動機械,確保其合規運行、節能減排,成為了行業內外共同關注的焦點。
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,南京新遠見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應運而生,憑借其深厚的技術積累和創新能力,自主研發了非道路移動機械在線監測系統。非道機械在線監測系統集成了物聯網、大數據、云計算等前沿技術,能夠實現對非道路移動機械運行狀態的實時監測、數據收集與分析、故障診斷預警及排放管理等功能。通過安裝在機械上的智能終端設備,系統能夠遠程獲取機械的位置信息、工作時間、燃油消耗、尾氣排放等關鍵數據,為管理部門提供精準的監管依據,同時也為機械所有者提供優化運營、降低成本的解決方案。
南京新遠見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非道路移動機械在線監測系統,不僅響應了國家對于綠色發展和環境保護的號召,也推動了非道路移動機械行業的智能化升級,為實現更加高效、環保、安全的作業環境貢獻了重要力量。
